有專家指出,目前依賴iPad等智能電子產品的兒童越來越多。像iPad之類的現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影響兒童身體健康、心理發育、社會行為及溝通能力發展的一大環境因素。
許多3歲以內的幼兒已經開始接觸電子產品。但上海市兒童醫院兒保科副主任陳津津表示,幼兒的眼軸比較短,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,如果在6歲以前常常用眼疲勞,極易讓孩子發生近視、散光、弱視或者斜視。臨床上醫生經常遇到家長帶著喜歡「眯眼」、「揉眼睛」的幼兒前來就診,大多數是因為看電視、玩iPad時間過長引起。因此兒保專家建議,兩三歲的孩子儘量不要接觸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,大一些的孩子要限定時間,每次半小時,每天不超過1小時。
用手機或電腦哄孩子,成為許多年輕父母的「殺手鐧」。有的家長覺得,孩子沒有用iPad玩遊戲,裡面都是學習資料,例如兒歌、英語、成語故事等,「我是用在正途上啊」。
其實,這些高科技產品未必會讓孩子們更聰明,接觸更多知識,反而可能讓孩子過早遭遇交流障礙。陳津津從兒童保健的角度分析,3歲以前過早接觸電子媒體,會對嬰幼兒大腦發育有一定影響。「因為,電子產品上資訊變換太快,觸屏操作也很快,孩子往往還來不及想,就進入了下一個畫面,超過了幼兒的接受能力,而且沒有互動,長此以往,孩子會懶得去思考問題。」
「孩子面對的iPad是一個沒有任何生機、冷冰冰的螢幕。他玩得高興,他歡笑,有回應嗎?沒有。他有些小想法、小心思,想和人分享,有回應嗎?沒有。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與人互動才能發展出來。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主任徐秀明確指出,根據研究並綜合國內報導可以看出,iPad等電子產品給嬰幼兒帶來的弊遠大於利。
專家建議,最好用紙質材料促進嬰幼兒的智力開發,嬰幼兒翻書的時候,同時是在進行理解、記憶,在腦子中整合,而電子產品是一種被動的理解。
爸爸媽媽們對寶寶可是有說不盡的疼愛,看著可愛的小寶寶,媽咪們總要忍不住捏捏他的小鼻子,或者不斷地逗寶寶笑,帶著他“坐飛機”等等。
Read more...孩子的世界充滿著無窮無盡的想像,但有時孩子往往無法將現實與想像區分,於是便產生謊言。有些謊言是孩子為了躲避責怪編出來的,而有些謊言可能只是他們的想像。
Read more...孩子經常把玩父母的智能手機,大多數潮爸潮媽亦愛買給孩子作為時尚禮物。普通玩具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對玩具的需求,究竟這些高科技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是否適合孩子?
Read more...孩子的床上用品有很多選擇和款式,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。我們為新生BB選擇BB床的時候,應該牢記安全是第一位的。
Read more...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聰明伶俐,以下3種方法,可提升孩子的智商和大腦發展, 讓孩子更聰明。
Read more...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新書中說,你在職場中獲得成功還是失敗與你擁有一位什麼樣的父親有關。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