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從扶著父母的手站立,到脫離父母的幫助獨立邁開第一步,是一個令父母驚嘆的過程,但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。
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孩子動作發展方面的知識,以做到科學合理的輔助孩子學走路,將對縮短這個過程有幫助。孩子學走路,其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,父母可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進行訓練。
第一階段10-11月:此階段是孩子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,當孩子扶站已經很穩了,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了,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。
第二階段12個月: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,父母應注重孩子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,如此做可增進孩子腿部的肌力,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。
第三階段12個月以上:此時孩子扶著東西能夠行走,接下來必須讓孩子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,此階段需要加強孩子平衡的訓練。
第四階段13個月左右: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,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,也要著重訓練孩子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。
第五階段13-15個月:孩子已經能行走良好,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,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,使其朝正向發展。
但父母在享受孩子學走路的同時,也要注意,對於正處於學步孩子所碰到的危險比學做、學爬這些動作的危險都大,在環境安全上尤其要多費心思。
孩子學走路第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陽台,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厘米以下,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厘米以上,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孩子誤爬上,而導致危險。其次是家具的擺設,應盡量避免妨礙孩子學習行走,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,並且須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銳的角,以防孩子去碰撞。還有就是門窗,孩子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,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;至於窗戶方面,最怕孩子走到窗邊玩窗簾繩,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。
一個人的性格並非是天生的,它是可以跟著後天的因素而改變的。而性格的轉變跟這個人的生活環境則有著莫大的聯繫,由此可知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又多麼的重要。
Read more...父母打孩子往往出於一時衝動,大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,但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,這樣會使孩子產生不良心態和心理偏差。
Read more...孩子從扶著父母的手站立,到脫離父母的幫助獨立邁開第一步,是一個令父母驚嘆的過程,但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。
Read more...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,獨生子女的養育問題都是對社會的一種挑戰。獨生子女家庭給人的直接印象是: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失調;而從這種家庭中培養出的孩子,可能會成為有問題的成年人。
Read more...很多在職父母,經常加班,由傭人照顧子女。而子女上學後,跟他們每天相見的時間愈來愈少。子女早上要上學,晚上9時已入睡,周末時,連睡覺也要找姐姐。
Read more...嬰兒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體溫控制能力較差,容易急速體溫上升或溫度偏低,常令家長驚慌失措。家長明白了發燒的原理,就能掌握時機,做出正確的處置,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。
Read more...